当前位置:首页/时政要闻

“五个强化”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效

发布时间:2025-01-09    浏览次数: 【字号:默认 特大

 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创新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中作用特殊、地位重要。新形势下,做好经济责任审计,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,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、担当作为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一是强化政治属性,深化规律性认识。以服务干部监督管理为导向,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、履职尽责为重点,从政治角度反映领导干部是否忠诚、干净、担当。深化对经济责任的研究和认识,明晰经济责任审计的边界,把“人”的职责和“事”的效果互相关联,做到既不越位,也不缺位。坚持需求导向,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,规范重大事项、重要文稿报送的原则、程序和内容,高度重视审计成果提炼,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可用性、可读性。

  二是强化重点聚焦,提升审计权威性。完善审计对象分类管理,强化对“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”岗位的审计监督,把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实行中期计划管理,进一步提高任中审计比例,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,更好发挥任中审计的过程监督优势。坚持有形与有效覆盖相结合,聚焦全面、突出重点,把审计资源集中到最能反映被审计单位最严重、最本质问题的事项上,审深审透审出震慑。

  三是强化研以提质,做实研究型审计。强化审前研究,研究被审计单位发展沿革、业务背景、财务收支,研究党委政府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,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,提前思考谋篇布局。强化审中研究,把握“来龙去脉清楚、原因后果清楚、基础理论清楚、改革发展方向清楚”的要求,按照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原则,全面、客观辩证看待问题,精准把握问题的关键要害。强化审后研究,注重从改革的思维推动解决问题,对审计建议进行充分研究论证,提升审计建议的针对性、有效性和可行性。

 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,夯实基础性保障。加强质量管控,紧盯关键环节,建立健全现场管理、业务审理、质量检查等制度机制,守牢审计质量生命线。加强工作指导,分领域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,建立分领域政策研究机制,编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提示清单,增强工作的主动性。加强贯通协同,持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纪检监察、巡视巡察、组织人事等其他监督协作联动,完善常态长效沟通机制,做到情况共商、结果共用、信息共享。

  五是强化能力提升,锻造高素质队伍。提升理论素养,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,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,着力培养政治思维、系统思维、创新思维、聚焦思维、胜任思维。提升专业能力,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,以审计项目为平台,注重在实践中磨砺锻炼干部,提高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本领。强化斗争精神,提升斗争本领,做到敢审敢严,不仅把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,还要把问题原原本本报告上来。(王新)